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揭秘深市信披“优等生”如何打造高质量年报
 

  2021年年报披露已落下帷幕,而年报信披质量考评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成为大势所趋的当下,如何提高信披质量,编制简明清晰、通俗易懂、合规有用的年报,成为深市上市公司“信披人”的高频讨论话题。

  “年报的编撰过程,如同生产一个产品。它要经过设计筹备、制造加工,以及后期的精雕细琢,才能最终落地发布,接受社会公众和全体投资者的无死角检验,以及面对监管机构的专业问询。”中集集团董秘吴三强表示。深市优质公司正在以“工匠精神”打造高质量年报。

  提高规范运作水平

  年报披露,不仅是上市公司展示年度经营成果的“橱窗”,也是公司对自身健康情况开展“年检”的重要契机。对于体量庞大、业务板块众多的集团公司而言,更是如此。

  “中集集团作为A+H股上市公司,如何在遵循两地监管准则前提下,将集团过去一整年的经营成果详实、准确地传递给投资者,是对年报编制工作的一项严峻考验。”吴三强表示,在工作人员历时三个月加班加点的努力下,公司完成了总共400多页,近27万字的年度报告,在上市公司中排名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中集集团已连续4年获得深交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中集集团旗下有八大业务板块,合并报表的子公司超过700家,信披任务量之大可见一斑。

  深耕资本市场及并购领域近二十年的吴三强表示,公司以年报披露为契机,不断强化集团合规意识,持续提升集团规范运作水平。“中集集团定期组织公司高管和信披工作人员参加深交所、联交所、证监局和集团内部举办的各类信披和年报编制相关培训。深入研读监管规则,结合集团实际情况,构建了相应的信披制度体系。”

  同时,为了避免漏报导致的信披违规风险,中集集团建立了重大事项报送体系和分层审批流程,明确各层级审批授权额度,要求重大信息一经发现需及时报送。

  另外,中集集团还对成员企业开展上市公司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和信披专项培训,希望借此逐步形成集团规范化运作的内生机制,从而提高集团的合规管理水平。“公司全体员工对重大事项、风险事项的敏感意识和合规意识不断增强,内部报送信息的主观意识及能力持续提高。”吴三强说。

  在先导智能董秘周建峰看来,规范运作是信披考核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公司需不断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同时,公司进行信息披露时,要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等基本要求,以简明清晰、通俗易懂的方式披露对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自2018年以来,先导智能连续三年获得深交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

  重点披露有价值信息

  多位受访对象表示,年报披露要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

  “公司对2021年的财务数据、所处行业及竞争格局、未来展望、公司核心竞争力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作了详细梳理和总结。公司管理层多次集体讨论分析,将公司最真实的经营情况向投资者汇报。”周建峰说。

  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也是上市公司关注的重点。“年报披露的基础在平时,包括披露临时公告和投资者关系等相关工作。”周建峰说,公司日常在做好临时公告披露的同时,积极和各类投资者沟通,在年报披露的框架内,将投资者普遍关心的事项在年报中体现。

  如何有效回答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不求辞藻华丽,但求有据可依。”这是吴三强的答案。他说,公司年报披露以大量行业权威数据为基础,客观分析各业务板块在行业内所处地位及发展潜力。在集团涉及的各业务领域,向投资者呈现了富有价值的行业分析与未来展望报告,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支持。

  同时,为增强年报披露的可读性,中集集团年报中将八大业务板块梳理为物流、能源、创新三条业务线,介绍了行业情况与市场环境,用与上年对比的方式列示了当年经营数据,对投资者可能关注的数据变化做出重点分析。

  保障信披准确性

  一份好年报正如一位好管家,能为投资者真诚、深入地讲解公司运行情况,而这往往涉及公司业务的方方面面,离不开公司上下通力合作。

  “公司管理层一贯注重年报等信息披露的质量工作。在行业发展趋势的信息披露方面,我们结合产品部、技术部、服务部等部门同事反馈的市场信息,同时结合公司自身产品在行业里面的相关信息,整理汇总,由公司负责产品市场的领导进行确认,再由董监高进行审议。”汉钟精机董秘邱玉英说。

  汉钟精机主要从事螺杆式压缩机应用技术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自2007年上市以来,已连续十年信披考核被评定为“A”。

  在保障准确性方面,吴三强分享经验称,集团在1月初开启了年报编写工作,3月中旬完成了第一版年报全文初稿,并在后续半个月内进行不断复核与修改。以“分工复核+交叉复核+全面复核”的方式,组织各部门对年报进行多轮检查。同时,做好版本管理,对修改部分进行重点核查。

  “信息披露尽量不出现更正的情况,也是先导智能对信披工作的要求。”周建峰表示,公司在重大事项的披露上会和监管层及时沟通,避免出现错披、遗漏的现象,从而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错误引导。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2-05-2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