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广州灯光夜市蝶变夜经济集聚区,围绕Z世代重塑新格局
 

  商圈是城市商业的主要聚集地,优质商圈则包含了更多的消费元素与场景,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消费聚集区。在广州,不足3公里的天河路分布着天河城、正佳广场、太古汇等23个综合商贸载体。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商业形态多元,由自发聚集的夜市到统一规划的商圈,再到由商圈延伸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一脉相承的是繁茂的商业文化。尤其是,随着时代变迁,消费者从封闭的商场购物转向场景化、体验式消费,商圈也因此开始了创新和转型升级,探索“商旅文体融合”,重新引入夜经济样态,打造依托商圈的夜经济集聚区。

  观察天河路商圈拓展夜经济业态的过程,可以看出城市商圈作为夜经济载体的专业化、品质化升级,也折射出人们对夜生活的美好期待。

  夜经济升级:从夜市到商圈

  广州曾在全国最早开设夜市。

  1984年,广州诞生了全国第一个灯光夜市“西湖路灯光夜市”,服装交易、潮流时尚在夜市兴起。直到2000年左右,夜市发展达到高潮,之后10余年因城市规划等原因被接连关闭。2012年,广州关闭了最后一个灯光夜市。

  此后,规范化的商圈承接了发展夜间经济的接力棒,不断拓展夜经济的消费内容,从购物转向综合性的体验式消费。通过延长营业时间,商圈顺势发展起了夜间经济,乃至自然过渡到夜间消费聚集区。

  “相比于白天的需求性消费,夜间消费者更关注消费场所带来的氛围体验,以社交为导向,关注环境的舒适感与商圈的整体氛围。通过对沿街灯光的美化提升,可以将单一的写字楼商圈变为有温度的社交场地。”广州佳兆业商业市场及营运部负责人杨启明说。

  时尚天河企划经理雷承阳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夜间消费时段更追求放松,而不是购物刚需,餐饮、体验等消费类型更适合。“哪里让顾客舒服,哪里就能吸引顾客。”

  体验感拉满直接带来人流量的旺盛,正向促进了商圈发展。

  合利天德广场运营总监卓景行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中秋节期间天德举办的“天德中秋登月计划”主题活动,超过千人在车尾箱市集体验露天party和星空音乐街头音乐会,相比起平日人流有超过200%的增长。

  “今年以来,合利天德广场夜间时段的客流占据全天的60%以上,周末总客流超过33000人次/日,文化主题活动期间餐饮店的翻台率超过100%。”卓景行说。

  在世邦魏理仕中国区战略顾问部商业咨询负责人钟廉军看来,夜间经济的重要作用在于活化现有的商圈资源和消费元素,把人流量转为消费力,带动更大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发展。

  “突破商圈,串联商圈才能带动更大的夜经济活力。例如天河路和珠江新城的夜间商业可以通过快速交通或特色步道串联起来,实现城市夜经济片区的活化,带动商圈‘外圈’的整体孵化。”钟廉军说。

  目前,广州已形成越秀区北京路—海珠广场商圈、荔湾区上下九—永庆坊商圈、天河区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海珠区江南西—工业大道四大“夜间消费聚集地”,而广州的长隆旅游度假区、广州塔旅游区、北京路、正佳广场入选了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广州塔旅游区正在积极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下一步还将依托“塔耀新城”“珠水流光”两大城市名片,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和消费业态,进一步提升夜游人气。

  在受访专家看来,目前来看,广州塔—海心沙—花城汇片区是一个很好的夜经济片区代表,也是国内比较成功的案例,但是在业态的丰富度和人流引导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这方面可以参考日本六本木和新加坡滨海湾,在业态上融入夜间动、植物园、夜间图书馆和艺术馆、灯光赛事等夜间场馆和活动体验,增加让游客停留和消费的元素;空间规划注重动线流畅和分区引导,设置打卡指引地图等。”钟廉军建议。

  打造新名片:从重消费到重体验

  未来,这些夜经济消费集聚区将如何延展扩充消费内容?

  不少受访商业载体负责人都提到了把握Z世代的消费需求,进行更多主题策划活动,注重文化群体的聚集,充实夜市“热闹”之下的多重体验。

  “Z世代会更加认可独特、包含精神延续性的文化内核,类似于咖啡&精酿市集、中古物品展、黑胶音乐等活动,与夜市文化所包含的社交属性相契合,并由此聚集相同热爱的文化群体,形成以兴趣为导向的社交聚会。”杨启明观察到。

  在卓景行看来,Z世代消费理念多元,看重消费体验、在乎消费品味、新兴消费接纳度高、注重消费的社交属性、愿意“为爱买单”。“相较于交易本身,商圈要更多地给年轻消费者提供了轻松自在、丰富多元的社交消费场景。”

  事实上,不少商圈已经有意识地引入能够延伸发展夜经济的商铺,围绕Z世代需求逐渐打造商圈的夜经济名片。

  杨启明认为,佳兆业从去年开始一直在打造天河北夜经济消费场景,陆续引入了木屋烧烤、大渝火锅等夜间营业的餐饮业态构成夜市经济最为核心的烟火气,同时,引入魅KTV、懒人跳舞俱乐部等扩展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经营业态。

  “我们首先将经营环境进行了改造提升,花费近2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和夜间亮化改造,并不断入驻餐饮、娱乐等多元品牌,从数据来看,晚间消费者停留时间平均延长了一小时,21点后时间段客流提升近50%。”杨启明说。

  夜经济的配套不止这些,夜间安保、到达便利度、夜间多业态联动等影响着商圈入夜后的人气和持续发展潜力。

  魅KTV广州佳兆业店负责人周鹏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商圈中的相关配套齐全,包括夜间直通电梯、物业安保等,“我们还和商圈的烧烤夜宵等店铺进行联动促销,让消费者能体验一连串的夜间消费内容。”

  科技产品的参与甚至科技概念主导的内容也给消费者带来新鲜内容体验。例如,天德广场引入亿航216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取得适航证后将会承载广州第一条城市观光商业航线,这种概念性主题活动很受年轻人欢迎。

  动态管理:既灵活又规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商家最为在意夜间商圈内部空间线路规划。

  木屋烧烤位于佳兆业广场一楼,天然具有临街优势,白天和商场打通,夜间关闭和商场的内部通道,能够形成独立的夜宵空间,而其他例如大渝火锅等夜宵餐饮店则位于商场楼上,暂无直达客梯,当延长到夜间经营时段,商圈主体的扶梯关闭,客人到达商铺的路线会更复杂。

  这些需求反映出商圈延伸夜间经济还需要动态管理与持续改造,例如增加更多夜间直通电梯,随着夜间店铺的丰富优化行进路线,设置宣传打卡标识等。

  此外,营业时间也是商家们持续讨论的问题。今年暑期开始,时尚天河在近天河路位置开展了tinhot夜市作为一个夜经济区域运营,从商场的10:00-22:00的营业时间改为了16:00-2:00;国庆期间,天环还将市集营业时间延长至23点。

  受访的购物中心负责人认为,适当延长节假日的运营时间对促进夜经济很重要,例如部分宵夜、酒吧等业态商家的夜间营业时间合理适当地调整或延长,同时外摆空间应在不影响市政环境管理的前提下,与商圈的文化演艺类活动做有机融合,让消费者有更加一体化、沉浸式的夜间消费场景。

  “时间方面,经营的延长意味着对城市交通的服务时间有了更多的需求;空间方面,夜间经济的发展可能会给外摆、噪声、光源、卫生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管理难度,在遵循城市治理的基本原则下,可以更灵活地将门前经营区域划分至商家经营及维护。”杨启明说。

  国际上,夜间经济“阿姆斯特丹模式”的特色是通过选举、外聘产业、学术方面的专家为“夜间市长”,协调产业、居民、政府之间的关系。在国内,上海设立夜生活首席执行官促进相关资源的整合与交流合作;长沙设立夜间经济服务中心,完善“夜间管家”服务,引导商家规范发展。

  未来,广州夜经济除了聚集片区式发展,也要综合集约式管理。

  钟廉军认为,这种专门的协调人员和部门在夜经济中非常有必要,因为夜经济往往牵扯到街道占用、扰民、卫生、治安等问题,如果这些复杂的矛盾没有被厘清,就容易滋生问题。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柳宁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2022-09-29)
【关闭窗口】